网站首页 生活 健康 母婴 情感 职场 休闲
当前位置:常识生活帮 > 历史 > 历史解密

揭秘历史上走出14位民国领导人的史上最牛学堂

栏目: 历史解密 / 发布于: / 人气:9.1K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京畿之地天津曾有一个名叫“行营武备学堂”的讲武堂。而就是从这个学堂中,走出了民国时期的十四位领导人。这个学堂的所在地是一个名叫小站的地方。因为这个名叫小站位于天津境内,于是这个小站人们都叫它天津小站。小站其实就是一个小镇,由于“行营武备学堂”的存在,竟然让当时的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列强,在它们所印刷的中国地图上都会标注这个叫做小站的镇子。那么,这个唯一被标注的中国小镇,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获此殊荣呢?这还要从这个小站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背景说起。

揭秘历史上走出14位民国领导人的史上最牛学堂

天津小站位于天津南区,在天津咸水沽南约十公里。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奉旨在此督练“新建陆军”。清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在小站督练新建陆军。他在原来十营近五千人的“定武军”基础上,又增募新兵二千多人,聘请了更多的德国教官,采取近代德国陆军制度,组建步、马、炮、工、辎等兵种,全部采用外国新式武器装备,并制定新的营规营制、饷章、操典。袁世凯在小站设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为了提高兵士的素质,同时控制军事教育权,袁世凯还建立了步队、马队和炮队等随营学堂和德文学堂,统称“行营武备学堂”。

在军事装备训练方面,袁世凯虽然极力采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但是在选拔将领方面,仍因袭湘淮军阀的旧习,“兵为将有”,专门培植依属于自己的势力。这不仅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而且最后形成了军阀集团。北洋军阀集团是清末民初由天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武装集团,这个集团曾经影响中国政局十多年,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那么,一代枭雄袁世凯为什么选择天津小站进行练兵?这块只有方圆五十二平方公里的地弹丸之地究竟有何魅力能成为他眼中的风水宝地呢?

天津小站,东临渤海,处于大沽海防要塞与天津之间,距北京只有三百里地,它是天津的南大门,是大清王朝京师的屏障,这里地域辽阔,交通也比较发达,而当时这里人烟又稀少,因此最适合屯田养兵。早在明穆宗隆庆元年,即公元1567年,天津小站就成了一个驻兵的重地。清朝同治十三年,即公元1874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又奉慈禧太后之命,派淮军将领周盛传,调兵七千人,由安徽合肥开到天津,镇守大沽要塞。由于周盛传致力开发小站,屯田练兵,以至于后来这里由满是盐碱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水网密布、稻谷飘香、鱼肥蟹美的“小江南”。光绪十年,即公元1885年,周盛传病故,由其弟接手掌管小站军队。九年后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小站军队奉调丹东,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

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5年,清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大大刺激了中国朝野上下的自尊心,谁也没想到一个泱泱大国会败在一个弹丸之地的都东瀛小国手中,真是奇耻大辱!当时很多以科举求进身的知识分子感到读书已不能救国,因此纷纷投笔从戎,一改重文轻武为弃文经武。 朝廷中很多大臣也认为中国战败是军队技术、装备不行,要以西方新式装备武装军队,重新训练军队。于是,清廷星如火急招募兵勇,这样,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和以左宗棠为首的毅军应运而生,成为清廷精锐之师。但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被镇压下去后,这些军队也重蹈旗兵、绿营的后尘,训练荒废、纪律松弛、吸食鸦片、克扣军饷、饕餮空额、扰民有余等不良现象,成为了当时清朝军队的难以治愈的诟病。因此当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这些军队在战争中全线瓦解,溃不成军。朝廷上下深切地感受到再不训练出几支能征善战的新式军队,统治就难以为继。于是,清政府下令成立“督办军务处”,以恭亲王奕为督办,庆亲王奕劻为帮办,翁同和、李鸿藻、荣禄等人为会办,开始着手编练新军工作。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

袁世凯是一个靠心计、手段和权术起家的一代枭雄。当年由于其叔祖袁甲三对后来成为山东提督的淮军名将吴长庆有恩、袁世凯在乡试落第后投奔了吴长庆,随军进驻朝鲜,在那里前后待了十二年。这期间他参与了镇压“壬午兵变”,帮助朝鲜政府编练了新军,并出兵镇压了亲日的“开化党”等等。而就在这十二年中,袁世凯虽然声色犬马,劣迹斑斑,但也赢得了勇敢、果断、知兵、足智多谋等赞誉,因此提升很快,并得到李鸿章的赏识,李鸿章认为袁世凯是“后起之秀”。淮军作为李鸿章的嫡系人军,自然受到李鸿章的格外重视,袁世凯正是看准这点,积极投靠李鸿章,两人经常书信往来,袁世凯言必称“李北洋”“李中堂”,甚至越级直接向李鸿章请示汇报。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袁世凯感到中日战争不可避免,而一旦战争爆发,中国难以取胜,于是向李鸿章提出回国养病,并得到批准。但袁回国后只到天津与李鸿章见了一面,就赶往北京打探消息。此后袁世凯感到李鸿章已年过七旬,在将要爆发的中日战争中必将碰得头破血流,这样一来他不得不另找靠山。而此时西安将军荣禄正奉慈禧太后之命来北京参与编练新军事宜,于是袁世凯使出浑身解数向荣禄大献殷勤,荣禄此时也恰巧需要一个懂军事的人才作帮手,两人一拍即合。 袁世凯将自己在朝鲜时办理军事、外交的情况以及与李鸿章往返电报等,工整抄写若干份,编辑成小册子分送朝中贵胄,还将别人编译的西方兵书署上自己名字刊行,并送荣禄指教。他还经常给荣禄、李鸿藻等人写信,报告军情,议论战局,受到李鸿藻等人的赏识,就这样,袁世凯成为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最佳人选。

光绪十九年,即公元1894年,朝廷命广西按察使胡橘芬收编淮军残部,并招募新兵四千七百五十人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胡橘芬将这些人编为十个营,命名定武军,编练工作刚开始不久,朝廷又命胡橘芬去督办津芦铁路,因而编练大员告缺,不得不重新物色人选。“督办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翁同和联名保举袁世凯担当此任,并说袁世凯朴实勇敢、晓畅戎机、颇有声望等等。不久,朝廷颁布上谕,委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袁世凯到达小站后,成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将定武军改名为新建陆军,并将兵额招足到七千二百五十人。分步、炮、工、骑四个兵种,以步兵为主,步兵分编为两翼,左翼辖两营,右翼辖三营,其余炮、工、骑兵各一营。营以下编制为队、哨、棚、相当于现在的连、排、班。

袁世凯深知靠他一个人的力量练兵是远远不行的,就请来老友徐世昌帮忙。当年袁世凯在陈州仰山堂读书时,结识了穷酸秀才徐世昌,两人结为好友,并拜为把兄弟。后来徐世昌进京赶考,袁世凯还赠送了盘缠。此时徐世昌已飞黄腾达,成为翰林院编修。当袁世凯请徐来小站练兵时,徐世昌立即放弃了翰林院的官位来到小站,以报当年袁世凯知遇之恩。同时徐世昌也深知在“整军经武”的形势下,文官前途不大,弃文从武方能腾达。徐世昌来小站后,袁世凯给他封了个稽查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头衔”。这个古怪的名字是袁自己想出来的,实际就是参谋长。袁世凯还请来另一位老朋友唐绍仪当军中文案,相当于秘书长兼外交处长。接着,袁世凯又从武备学堂毕业生中物色到冯国璋和段祺瑞二人。冯国璋毕业后留校当教习,但他不安于位,投身于聂士成的武卫军,并参加了甲午之战。 战争结束后他到驻日公使馆当武官,考察了日本军事,回国后将自己编写的关于日本军制的兵书进呈聂士成阅览。聂士成知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正急需人才,于是将冯国璋的书转给袁世凯,袁看后大喜,将冯调到小站任督操营务处帮办兼步兵学堂监督。

段祺瑞于武备学堂炮兵班毕业后,被李鸿章派往德国学习军事,回国后到威海卫炮兵学堂任教师。袁世凯将其调到小站任炮兵营管带兼炮兵学堂任教师。王士珍于武备学堂毕业后,到正定主办随营炮队学堂。甲午之战中带学生入朝参战,后在聂士成军中供职。袁将他调小站后任督操营务处帮办兼讲武堂总教习,后提升为工程营统带。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三人到小站后成为袁世凯练兵的重要助手,以袁世凯署名的“训练操法详晰图说”一书就出自他们三人之手。这三个人后来被人们称为“北洋三杰”。这个说法的最初来历。据说是一次德国教官在阅操时,看到三人带兵训练时的情景,于是挥鞭一指说“此三人者,堪称北洋军中之杰。后来人们又以各自性格将这三人形象化地称为“王龙”“段虎”“冯狗”。

除此三人外,袁世凯又陆续调来一些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如曹锟、段芝贵、张怀芝、王占元、卢永祥、李纯、陆建章、鲍贵卿等等。这些人懂新军事,成为小站练兵的重要骨干。另外,袁世凯还从旧军队中提拔了一些老兵老将到小站练兵。如姜桂题、张勋、倪嗣冲等人。 这些人头脑简单、盲目服从,忠诚可靠,对于袁世凯想把北洋新军培养成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队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显示新军队与旧军队的不同,同时也为了培植个人势力,培养官兵绝对服从的意识,袁世凯一改旧军队吃空额,克扣军饷的劣习。每次发饷他都亲自监督营官,把军饷足额发到士兵手中。他经常深入各营,接近下级军官和士兵,对各级军官和幕僚,甚至棚头,几乎都能叫出名字,并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优缺点,以便用其所长。他还经常亲临现场观看操练,有一次要阅兵时下起大雨,有人要给他打伞,他坚决不让,说:“士兵都在雨中,我怎么不能”。为了激发官兵的训练热情和效忠思想,徐世昌还编写了《劝兵歌》、《对兵歌》、《行军歌》等等,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

公元1896年,督办军务处大臣荣禄到小站检阅了新建陆军后,大加赞扬,回京后在给皇上的上书中说,他认为“近年所见各军,尚无出其右者。”1898年,英国海军司令贝思福到小站参观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袁世凯也大加称赞。其他朝廷要员在观看了小站部队的操练后,对新建陆军也有很高的评价,说:“一举足万足齐发,一举枪则万枪同声。行若奔涛,立如植木”。

作为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小站练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了一大批近代新军事人才和将领,加速了旧军队的淘汰,对中国军队的近代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二是为北洋军阀政治集团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后来的北洋政府历任总统、执政,除黎元洪和张作霖外,都出自小站练兵。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很多人也出自小站练兵,如唐绍仪、赵秉钧、王士珍、靳云鹏等。自袁世凯1912年担任民国大总统以来,至1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北洋军阀集团统治中国的十几年,成为近代中国政坛逞雄争霸最为眼花缭乱的时期。

小站练兵培养了一大批近代军事人才和将领,成为了中国近代军事体制变革的一个起点,为中国军队近代化拉开了序幕。与此同时,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四位民国总统和段祺瑞、王士珍、段芝贵、唐绍仪、张怀芝、靳云鹏等九位北洋政府总理都出自小站练兵。他们影响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格局,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也算是独特一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