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生活 健康 母婴 情感 职场 休闲

治风先治血是怎么治疗皮肤类的疾病

栏目: 常见疾病 / 发布于: / 人气:3.11W

中医治病的时候,常常会采用一些让人不太理解的方法。皮肤类的疾病也是能用中医治疗的。治风先治血是中医治病的一种原则。我们可以采用这种原则治疗皮肤类疾病。因此我们就要了解一下治病的过程。那么到底治风先治血是怎么治疗皮肤类的疾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请权威的专家给大家讲一讲这一内容吧。

治风先治血是怎么治疗皮肤类的疾病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宋代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卷三》中治疗贼风偏枯时提到的理论。文中在治疗“阴阳偏亏,脏腑怯弱,经络空虚,血气不足,当风冲坐,风邪乘虚而入”而致“半身不随,肌肉枯瘦,骨间疼痛”时,提及“古人有云: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治之先宜养血,然后祛风,无不愈者”。后世医家在临床各科中均灵活运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皮肤病伴以瘙痒症者多见,在皮肤科皮损辨证中风、湿、热、虫均可致痒,但以风邪为患居多。《诸病源候论·风瘙痒候》说:“凡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因此,治疗风邪为患的皮肤科疾病多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指导下治疗。前人也多有此论述,但疏于治血之法的系统介绍,如补血养血、凉血、活血等法,故分述如下:

1、血虚生风证治:

血虚则肤失所养,风从内生,风盛则燥。故症见皮损色淡,皮肤干燥,甚则叠起皮屑,瘙痒无度,遍布抓痕,轻者角化肥厚,重则干涸皲裂、招动出血。因发为血之余,血虚风燥,发失濡养,则毛发枯槁脱落;血不荣筋,故可见甲板干枯不泽,脆裂枯厚。可伴有心烦失眠,面色无华,口唇色淡,头晕目眩,舌淡脉细。多见于老年皮肤瘙痒病、鱼鳞病、静止期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玫瑰糠疹、脱发、脂溢性皮炎、甲剥离症、甲板营养不良、皲裂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血虚生风生燥证。治以养血润燥,消风止痒。方选滋燥养荣汤(《证治准绳》),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等化裁。常用生熟地、当归、赤芍、元参、首乌、沙参、麻仁等滋阴补血,秦艽、地骨皮祛风湿退虚热,荆芥、防风、白鲜皮、刺蒺藜祛风,故可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效。

2、血热生风证治:

七情不遂,五志化火或血热内盛之体,热盛风动,风盛则痒。症见肤生红斑及风团,斑疹基底颜色鲜红,触之灼热,重者可见掀热潮红。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故可见层层脱屑,瘙痒剧烈,搔抓无度,抓后渗血。或血热生风,风动叶落,头发成片秃落,重者须眉俱落;或热盛动风,血热伤营而致少年白发。可伴有心烦口渴,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溲短赤,舌质红赤,苔黄,脉象弦数等。多见于进行期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性红斑、药疹、脂溢性皮炎、斑秃、白发及红皮病等血热生风证。治以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用清营汤(《温病条辨》)、凉血五花汤(《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等加减。常用生地、当归、赤芍、丹参凉血活血,黄芩、苦参清热解毒,蝉衣、薄荷、荆芥、防风、白鲜皮、地肤子祛风止痒,而起到凉血消风之功效。

3、血瘀生风证治:

关于血瘀生风证的论述,因笔者文献有限,未见古之论述,但在临床上常可见到,且在运用活血化瘀药物之后风邪可自行消除,故在辨证治疗中血瘀生风证亦应引起重视。久病入络,经络阻隔或气机失调,血运不畅,气血壅滞,而风从内生,肤失濡润。故症见皮损基底色暗,压之能褪,或瘀点、瘀斑,皮肤粗糙,肌肤甲错,皮损角化肥厚,苔藓样变,患处抓痕累累,瘙痒无度,夜间尤甚;或血瘀生风,发失所养,而致斑秃、白发,重者可致全秃;以及血瘀生风,肤失濡养,而致色素脱失,肤生白斑。可伴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涩滞。多见于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慢性荨麻疹、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白癜风及斑秃等血瘀阻络证。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消风止痒为法,方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等化裁。常用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丹参、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乌蛇、全蝎、荆芥、白芷、刺蒺藜、羌活、独活等祛风止痒,共奏活血祛风之功。在治疗血瘀生风的皮肤疾患时还需注意其寒热虚实,当血瘀兼热时,多用凉血活血的药物,如生地、丹皮、赤芍等;当血瘀兼寒时多用温通活血之品,如桃仁、红花、川芎等;且血瘀生风常合并有气虚的症候,故临床上多配合应用益气活血之品,如黄芪,太子参等。

治风先治血是怎么治疗皮肤类的疾病?以上就是专家介绍的内容。“治风先治血”是治病之本,“血行风自灭”是治疗后的转归。因气血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故在临床中治血的同时常合用益气、行气之品,以达到气行则血行的目的,使“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原则在皮肤科临床应用更广。